小試牛刀
由《賣桔者言》開始,一直以來,十分喜歡看張五常教授的文章。曾經瘋狂到一個地步,想:如果張教授死了,再沒有他的文章看,我怎麼辦?
是國際知名經濟學教授,曾經盛傳成為第一個華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學問貫東西、富五車,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大有感染力,使無數學子對經濟學愛不措手。有時候我禁不住想:如果所有學問皆由張教授處理,世上怎會再有沉悶的學問呢?他的品格受人非議,但學問與人格是不應該混為一談吧。 不久前看教授的一篇文章《聽陳薩》,趣味溢然,其中一段寫道: 「最近跑到廣州聽陳薩,演奏是在建築設計有世界級水平的星海音樂廳。未進門,就有黃牛大嚷收購門票。以為爆滿,但進場後,不大的演奏廳只有八成左右聽眾,為什麼場外會有黃牛收購門票呢?一想即明其理,不說,讓同學們猜猜吧。」 我是同學,就讓我來猜猜吧。首先要說的,黃牛的出現,一般來說是因為票價未夠高。聽演奏會是需要在之前買票的。如果需求夠多,官方票價未有相應調整,會出現排隊人龍。不是希望聽演奏會的人都願意排隊買票,一些時間價值較低的人,願意排隊大量購票,希望透過以較高價錢轉售獲利。這是黃牛。 沒有爆滿而又有黃牛收購門票的現象,我第一個解釋,是因為黃牛們錯估(高估)了市場的需求。獲取市場訊息需要費用(Information Cost),而有些時候費用高不可攀。訊息費用高,黃牛們誤以為演奏會有大需求,希望即場收票以高價轉手,誰不知高估了陳薩的魅力,欲哭無淚。這理論的含意,是黃牛票的售價只會與原價相若,甚或遠低之。 第二個解釋,是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價格分歧是指,同一樣物品,以不同售價賣給不同顧客。舉例說,乘坐地鐵,長者與學生會有特惠折扣,車費較其他乘客便宜,這是價格分歧。為什麼會有價格分歧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不同乘客對地鐵服務的需求彈性(對物品價錢變化的敏感度)各有不同,因此地鐵公司對不同顧客收取不同車費可以賺取較高收入。 演奏會的座位有優等與劣等之分;黃牛們很可能只用高價收購一些優等座位的門票,用更高價轉售給一些需求彈性較低的聽眾。結果是,同樣是優等座位,不同聽眾付不同票價,這是價格分歧了。一些聽眾,可能是外國旅客,千里紹紹來聽陳薩,自然願意付較高票價了(需求彈性較低)。這理論的含意,是演奏會的優等座位爆滿,劣等的座位不滿;而優座黃牛票的售價可以與原價有大差距。 是那一個解釋才對呢?是兩個解釋的合併,還是兩個解釋都錯?我不知道。 |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