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正集

星期日, 8月 29, 2004

廣告一則

《超正集》不是日記。是散文的地方,希望鼓勵自己及大家多寫文章。我已經約了多篇名家大文,希望他們能快些完稿,不然我的頸會變得越來越長的。

困難是我一直希望寫日記,加上我也一直不太滿意《超正集》的版面(認為不太漂亮),因此一直尋尋覓覓,希望找個寫日記的地方。

機緣巧合,我找到一個我認為是可以的地方,可以開始我的日記生涯了。絕對不是放棄《超正集》,是性質不同,我還會寫文章,也希望同好能繼續參與。一個人有兩個網頁不為多吧。

日記的名字還沒有想好,希望大家能給我意見。我特別喜愛那張版畫,我自己挑選的。是法國印像派的油畫,使得版面閃閃生光。標題是辛棄疾的絕妙好詞《醜奴兒》的第一段:「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也是自己挑選,不容易找到更適合的了。我這個人,口若懸河,有時候口出狂言,也有時候無病呻吟。「不識愁」所以「強說愁」,是少年人的通病吧。

至於該詞的後一段:「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箇秋。」我可用不著了。我絕對不敢說,也不希望說「如今識盡愁滋味」這樣的話。「卻道天涼好箇秋」,我還沒有這樣的情懷。

我的日記:
http://fanabc.bravejournal.com/

星期二, 8月 24, 2004

短宣之旅(Cwing)

作者:Cwing

今次是我首次參加短宣交流活動,報名前我並沒有帶著甚麼特別的異象,我只是懷著平常心,盼望能在這次雲彩之旅中對宣教工作有多一點認識。真要感謝主,我在這次短宣旅程中確實有很大的得著,我體會到普世的福音需要,亦深深感受到要當一個宣教士真的一點也不容易!

在短宣旅程中的第三天,我們一行二十多人乘車往山區苗寨探訪當地苗族山區信徒。經過了數小時的車程,我們好不容易才到達了苗寨。才下了車,眼前的境象已令我驚嘆不已!那兒盡是純樸的農村風貌,周圍都是翠綠的農田,還有一些用泥土建成的簡陋小屋。再仔細一看,赫然發現了一所用「石屎」建成的白色小屋豎立在農村的中央,這所白色房子外貌與農村格格不入,但卻是整條村落裡最漂亮的房子!看真一點,這所白屋的頂部有一紅色的十字架,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鄉村裡的教堂!若非親眼看見,我也不敢相信這兒居然有一所如此漂亮的教堂,心裡不禁想著:這真是一個神蹟啊!

接著,我們走到那所白色小教堂與當地的居民一起聚會。在聚會中,我們一起唱詩歌,一起讀聖經,氣氛相當融洽。我們所唱的其中一首詩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在耶穌裡」,但歌詞有少許變動,就是把「在耶穌裡我們是好朋友」改為「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這首歌在當時的氣氛下真是形容得十分貼切,我深深體會到神的兒女真的無分種族與地域,神的愛確實可以臨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雖然之前與那些苗族的弟兄姊妹是素不相識,但在聚會中卻能深切感受到主內弟兄姊妹那種親切感。

看到神竟可以把福音帶到偏遠的山區,這不但令我驚嘆祂的奇妙作為,而且更激勵我對「大使命」的回應。我不敢說要立志成為一位宣教士,但至少在身處的社會當中,我要努力為主作鹽作光,好使福音得以廣傳開去!

星期五, 8月 20, 2004

短宣分享(Lemon Fish)

作者:Lemon Fish

沒有很大的使命,沒有很大的心智,就是因為神差我去,我感動了,就去了。經歷了上次的短宣,我想:我今次要學懂怎樣服侍人(包括弟兄姐妹、當地的宣教士及對象)。

想不到,我一直所想的,原來都不是神要我在這個短宣之中學習的。短宣前得到神秘弟兄的贊助,我學習到什麼是同心的差傳;從短宣隊中一個又一個病倒,到發現自己最終都堅持不住了,我體會到傳教士需要弟兄姐妹的代禱與照顧是何等的重要;苗寨的村民,更使我驚歎神,是何等的偉大。旅程中的所見所聞,都好像是神一早安排好的,尤其是那特別節目(與魚同進撒營盤 + 數十蒼蠅圍困小van!),使我難以忘懷 …… 感謝主!雲彩之旅使我更能明白到:在耶穌裡我們不但止是「好朋友」,我們更是「一家人」!

星期一, 8月 16, 2004

再談黃牛

前文提及,原來賣黃牛是犯法。我說是愚不可及的法例。有網友不同意,
留言道:「呢d法例係保障市民,如果冇呢d法例,個個去做黃牛黨,咁對真正要買飛既人咪好唔公平,你明白呢d法例既義意未?」

有人對我的文章留意見,証明文章有人讀(一笑)。君子大可和而不同。本來不打算回應,但一位朋友對我說,希望我能闡釋黃牛市場的現象,那我就勉為其難,班門弄斧地獻醜一下。

想想吧,在一般的情況下,有黃牛總比沒有黃牛好。有黃牛,價高者得,暗示你願意出價你可以得票。沒有黃牛而票售罊,要得票你沒有辦法。有好些買黃牛的人,買票後往往大發牢騷,說人家怎樣搶錢、怎樣開天殺價。這樣的人是精神分裂:從來沒有人拿著手槍強迫你買,是你自己決定要買票的。另一方面,要杜絕黃牛的行為是十分困難的。沒有誰會相信立例禁止黃牛就能夠成功杜絕吧?這樣的法例只會增加買賣雙方的交易費用。

取消法例管制,巿場會出現怎樣變化?再想想吧。假設所有買票的人都不是自用的(這是所謂「個個去做黃牛黨」了),他們希望以高價轉手獲利。這暗示正規票價其實是偏低的;假設其他因素不變,賣票的不會那麼蠢,票價長期偏低讓黃牛們從中獲利 ---- 賣票的早晚會升價去杜絕黃牛。因此,不可能有一個人能夠買下所有的票而從中獲利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也可以。沒有法例管制而所有票都是黃牛,即使賣票的是固意不加價(有不同原因),黃牛們要競爭,理論的均衡點,是黃牛價會相等原先的票價。黃牛的價是競爭下促成的。

讓我作一個總結吧。沒有黃牛法例管制,不論全民皆「牛」,還是一個黃牛也沒有,在巿場競爭下,市場票價不變。這是我發明的超正定律(再一笑)。

結論是明顯的:禁止黃牛並不能保障市民。對守法的人來說,法例的存在減少了市民的選擇;對不願意守法的人來說,法例削弱了黃牛們的競爭,使到市民要付上高價買黃牛。

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一些限量版的名牌球鞋,抄價(黃牛價)會比原價高出那麼多?」這與以上所說的超正定律是沒有衝突的。定律是假設所有人買票後均會轉售出去,或是所有買家都是自用的;而現實是有些球鞋買家是希望抄買的,有些是自用的;因此球鞋的抄價就可能會比原來的較高了。至於為什麼要限量出售,為什麼原價偏低,說來話長,這裡不說了。

現實世界很複雜,價格安排五花八門。有些官方定價是固意偏低的;有些黃牛甚至是官方的人。經濟學是很有趣的學問 。

星期五, 8月 13, 2004

林一峰與糊塗的法例

友好文莉是林一峰的超級歌迷,曾經親手弄大菜糕給林一峰吃。八月十六日I Love U Boyz 萬人迷演唱會請林一峰作嘉賓,商業二台送出門票,聽眾只要在指定時段內撥電話到商台,答中一條極簡單問題,就能獲增門票兩張。送票當日文莉早上七時半起床,開著收音機,心情緊張,如臨大敵。

撥電行動正式開始。不停的撥,一直未能接通,失望透頂。未有放棄,撥、撥、撥、撥,仍然徒勞無功。要求增援,幾位朋友仗義幫助,越幫越忙。日月如飛,晚上八時半兩手空空,眼泛淚光。最後衝刺,家中三部手提電話同時出擊,誓要奪票。皇天不負有心人,堅持有價,零晨一時半電話接通,答中問題,獲票兩張,如釋重負!我想,即使最後未能成功獲票,文莉也能大聲喊一句:“I have no regrets at all!” 吧。

寫到此事,是因為我對商台這次分配門票的方法不明白。為什麼採用這種撥電話答問題的方法呢?一方面浪費了商台本身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浪費了很多歌迷的時間,而這些浪費了的時間對社會沒有貢獻。為什麼不採用出價購票的方法呢?要照顧付不起錢的歌迷嗎?要透過免費送票增加聽眾嗎?那麼可以收取一個略低於市價的票價,會出現輕微短缺問題,但聽眾增加的同時,商台直接收入會上升,而浪費減少是可以肯定的。

故事還沒有說完。其中一位仗義幫助文莉的朋友----阿儀----最後竟然也成功撥通電話,獲增門票。阿儀不是林一峰的歌迷,而且演唱會當日事忙,決定在網上拍賣門票。想不到網上反應熱烈,多人爭相出價競投,短短時間,票價暴升至一千!殊不知網上其他林一峰歌迷立刻群起而攻,說這樣拍賣門票會使林一峰不開心;又說這些網上拍賣門票的人不是林一峰的真正歌迷,粗言粗語,人身攻擊。這些付不起金錢代價去競投門票,又不願意付上時間去撥電話(或付得不足夠)的歌迷,他們的私心路人皆見吧。如果門票的網上拍賣價不是一千而是五十,他們會怎樣?我想,吃不到的生果都是臭的吧!這樣的所謂「真正」歌迷是令人鄙視的。

以價格作為競爭準則,門票會落在最善用者的手上。因為真正願意出價的人,很大程度上反映他確實十分希望去到演唱會。說很渴望現場聽林一峰,卻不願意出價,是自欺欺人吧。經濟學說,如果以價高者得來分配這次演唱會的門票,持票歌迷的缺席意欲會大減,演唱會的氣氛會更高漲,進場的歌迷會更投入,鼓掌時會更用力,尖叫時會更瘋狂!

話是說了這麼多,但最後也不能成功賣票。有網友引用法例:
「根據《公眾娛樂場所條例》,任何人不得以超過籌辦人所定的票價售賣或要約出售任何在公眾娛樂場所舉行的娛樂、展覽、表演、遊樂、遊戲或運動門票﹔任何人亦不得展示或游說他人購買該等門票。違法者以刑事罪論。」

害怕犯法,沒有辦法。是誰想出這樣糊塗的法例?

星期三, 8月 11, 2004

以身作則----鄧立光老師

作者:中文莉

鄧立光教授是在大學中我最喜歡的老師,鄧老師並不是教我的老師,但是有幸知道他、認識他,我感到十分光榮。

每一次見老師,老師都穿著畢挺的西裝,斯文得體。面上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但有幾分令人敬畏的氣象。我每次也不敢走得太近,因為他實在令人有一點可遠觀而不可「近望」之感。還記得第一次去聽他的課,是慕名而去的,但那一課令我感到十分震撼。鄧老師是教城大副學士應用中文系的,那一課是教宋明理學。說實在,除了為了應付高考和會考的中史科死背過幾題宋明理學的問題之外,我對宋明理學是毫無認識。所以在鄧老師講課時,我的確是完全不明白鄧老師在說什麼,但是我卻愈聽愈投入。記得鄧老師說到中國的哲學絕不比西方的差,他十分激動,提醒我們要自強,多研究和了解中國的哲學。鄰近的同學(副學士應用中文系的同學)說:「他常常說起這些東西都很激動。」但我覺得鄧老師真的十分愛中國哲學啊。

說著說著老師提起他有一次上中國參觀岳飛廟時(岳飛是南宋時期的名將。小學中文課文說背上刺有「忠精愛國」的那偉人,但後來被秦檜借奸計用十二度金牌招回來,而不能為國打仗),老師看到岳飛廟內,有一個秦檜像跪在地上(意即向岳飛所作的道歉),老師竟上前用手拍打秦檜像,一邊打,一邊痛斥秦檜的小人行為,甚至打到手掌流血。可能你也會覺得老師好像有點誇張,打一個像打到手也流血,真是愚忠呀!但是我真的有肅然起敬,在現在社會上,有幾多人會為真理、正義擇善固執?在鄧老師身上,我真的有點像見到孔子一樣,那份擇善固執,令我十分感動。自此之後,我常去聽老師的課,鄧老師常常教我們要修身,做人要有道德、有禮貌,有好品行,才是真君子。我相信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十分高,因為老師常提起顏淵(孔子最愛的門生)的一句話,「不遷怒,不貳過」,(即是說不會遷怒於別人/拿別人出氣,也不會犯同樣的錯),我常聽他說這句的同時,也提醒自己也要做到這樣。可是,我真的感到很難做到,因為我實在太容易發脾氣,又容易放棄。

鄧老師在教學上和品行上的熱誠感動了我,我很想多見到老師,多些學習老師在知識,也學習老師在行事為人上的榜樣,老師的以身作則令我十分鼓舞。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通往又一城的隧道中,吃著東西,忽然見老師在面前走過,我連忙把手放低,整個人不其然站得像立正似的向老師四十五度角鞠躬,鄧老師也被我嚇倒,但我不得不承認當我看到老師,那份敬重有何等的大。其實我也像另一位筆者一樣想過「如果鄧老師死了,再沒有得上老師的課,不能見到老師,我怎麼辦?」我想到的是,我會跪在靈堂上跟老師叩頭,多謝老師改變了我的思想和品行。不過啋啋啋…老師長命百歲。

希望大家看看鄧老師的訪問:
http://www.hkczone.com/special/052001.htm

星期二, 8月 10, 2004

Simple VS Complicated

作者:中文莉

有一個小遊戲是如此的:我問你一些東西,你要在一秒之後答我喜歡還是不喜歡。不用原因,只是喜歡或是不喜歡。

雪糕?
汽水?
青椒?
糖?
班主任?
校長?
爸爸?
婆婆?
你的屋企?
讀書?
工作?
依家份工?
你的男朋友/女朋友?

可能以上的問題,當我們問一個小朋友,他真的可以大聲告訴你,「我喜歡」、「鐘意」、「唔…佢乞人憎呀」、「梗係唔鐘意,咁辛苦」,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我都成長了,當我們要回答這些問題的時侯,可能我們會深思熟慮才回答「喜歡,呀,不過佢成日鬧我,就唔係咁鐘意」,「都唔係咁鐘意讀書架,不過為左前途,我會比心機啦梗係」,「依家呢份工呀,都幾好呀個paid ,不過做得辛苦d囉。」

人大了,世界都變到好複雜,沒有可能像小朋友一般,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不喜歡就是討厭。那個同學的性格不好,就不跟他做朋友。不可以了﹗要想想我在工事上、私事上都得到他的幫忙,要想想討厭他就是告訴別人是自己小器了,要想想討厭他就會失去了某些東西。太多太多的問題,在一下子都出現了。小朋友不喜歡做功課就會撒野,成年人不喜歡工作就會繼續做吧﹗人長大了,就甚麼都想多了,什麼都會想得仔細了。那是好還是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成年了仍不懂為人設想是幼稚,但是成年了就失去童心又會十分可惜。成年了想天真地過活,樂得自然,但又被家人鬧過痛快,說你沒有拿家用回來。人總是活在大大小小的矛盾中,究竟應該仔細分析每一件事,還是簡簡單單想「船到橋頭自然直」?

有一首歌叫 “complicated”(by Avril lavigne)一開始說:
Uh huh, life's like this
Uh huh, uh huh, that's the way it is
Cause life's like this
Uh huh, uh huh that's the way it is

令我覺到有點兒黯然神傷,但後來她大聲疾呼:
Why you have to go and make things so complicated?
I see the way you're acting like you're somebody else gets me frustrated
Life's like this you
And you fall and you crawl and you break
and you take what you get and you turn it into honesty

為何我們要如此複雜呢,我真的不明白,這樣的生活不辛苦嗎﹖為何不可以自然而然﹖可能在你心目中我是一個愚蠢的人,但是簡簡單單我已經覺得滿足了。

星期一, 8月 09, 2004

小試牛刀

由《賣桔者言》開始,一直以來,十分喜歡看張五常教授的文章。曾經瘋狂到一個地步,想:如果張教授死了,再沒有他的文章看,我怎麼辦?

是國際知名經濟學教授,曾經盛傳成為第一個華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學問貫東西、富五車,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大有感染力,使無數學子對經濟學愛不措手。有時候我禁不住想:如果所有學問皆由張教授處理,世上怎會再有沉悶的學問呢?他的品格受人非議,但學問與人格是不應該混為一談吧。

不久前看教授的一篇文章《聽陳薩》,趣味溢然,其中一段寫道:
「最近跑到廣州聽陳薩,演奏是在建築設計有世界級水平的星海音樂廳。未進門,就有黃牛大嚷收購門票。以為爆滿,但進場後,不大的演奏廳只有八成左右聽眾,為什麼場外會有黃牛收購門票呢?一想即明其理,不說,讓同學們猜猜吧。」

我是同學,就讓我來猜猜吧。首先要說的,黃牛的出現,一般來說是因為票價未夠高。聽演奏會是需要在之前買票的。如果需求夠多,官方票價未有相應調整,會出現排隊人龍。不是希望聽演奏會的人都願意排隊買票,一些時間價值較低的人,願意排隊大量購票,希望透過以較高價錢轉售獲利。這是黃牛。

沒有爆滿而又有黃牛收購門票的現象,我第一個解釋,是因為黃牛們錯估(高估)了市場的需求。獲取市場訊息需要費用(Information Cost),而有些時候費用高不可攀。訊息費用高,黃牛們誤以為演奏會有大需求,希望即場收票以高價轉手,誰不知高估了陳薩的魅力,欲哭無淚。這理論的含意,是黃牛票的售價只會與原價相若,甚或遠低之。

第二個解釋,是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價格分歧是指,同一樣物品,以不同售價賣給不同顧客。舉例說,乘坐地鐵,長者與學生會有特惠折扣,車費較其他乘客便宜,這是價格分歧。為什麼會有價格分歧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不同乘客對地鐵服務的需求彈性(對物品價錢變化的敏感度)各有不同,因此地鐵公司對不同顧客收取不同車費可以賺取較高收入。

演奏會的座位有優等與劣等之分;黃牛們很可能只用高價收購一些優等座位的門票,用更高價轉售給一些需求彈性較低的聽眾。結果是,同樣是優等座位,不同聽眾付不同票價,這是價格分歧了。一些聽眾,可能是外國旅客,千里紹紹來聽陳薩,自然願意付較高票價了(需求彈性較低)。這理論的含意,是演奏會的優等座位爆滿,劣等的座位不滿;而優座黃牛票的售價可以與原價有大差距。

是那一個解釋才對呢?是兩個解釋的合併,還是兩個解釋都錯?我不知道。

星期日, 8月 08, 2004

撒母耳團靈修分享小組

宗旨
鼓勵大家多讀聖經。透過靈修分享,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激勵。

原則
1. 如果對弟兄姊妹幫助不大,我們可以隨時停止;
2. 不與團契靈修分享有衝突,只給予大家不同渠道分享;
3. 較好是靈修分享,而非生活分享;
4. 不是回來靈修,而是在家靈修後回來分享;
5. 參與者無須一定要分享;
6. 形式不限,歡迎大家提供意見以作改進。

形式
1. 團契後半小時或五時前;
2. 聚會時間最長為一小時;
〔15分鐘負責人領詩,45分鐘靈修分享〕
3. 人數不限;
4. 地點為教會,房間視乎教會情況而定,暫定一號房。

星期六, 8月 07, 2004

修修代序

一個天性聰穎的孩子 - abcfan - 以跳脫秀麗的筆觸,風趣生動的手法與大家赤裸裸地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論及的題目包羅萬有,大至國家政治經濟、小至家庭朋友超市價格,真是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令讀者開懷大笑的同時吸收不少人生智慧。超正集實在是近年少見的出色作品。

作者師承於宣道會石蔭堂堂主任葉牧師,受葉牧師牧養多年,深得造就。假以時日定作一番大業。

序者簡介 - 修修 - (未來)營養學者,修學於香港及澳洲著名大學,以研究及推廣防癌飲食為己任,為人率真,是一個值得結交的朋友。

星期五, 8月 06, 2004

超正神學

若不是經修修介紹,我可能永遠不認識唐崇榮牧師這個偉大的人。我孤陋寡聞,此前就連唐牧師的名字也沒有聽過。後知後覺,現在才知道他是世界知名一級佈道神學家,聲望如雷貫耳。唐牧師講道生動過癮,精采絕倫,對聖經真理有十分全面的理解;他每個星期馬不停蹄的到世界不同城市、國家佈道,現在選擇差不多每個星期到香港來,使我想到一節聖經:「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唐牧師一次講道中,說了一個比喻,使我有很深刻的印像。讓我稍作修改,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那個比喻是這樣的。一天,唐牧師和我突然被警察雙雙拉下監牢,不知什麼時候才可以放出來。過了數日,終於有一位警察走過來,說:「你們十天之後就可以離開監牢。」我們二人當然十分興奮,如釋重負。不幸那警察再說:「十天後,那個姓唐的離開監牢後可以回家;姓范的給我捉去打靶!」

同樣是十天的時間,東離西有多麼的遠,我倆的感受就有多麼的遠!唐牧師渡日如年,我光陰似箭;唐牧師心中充滿喜樂盼望,我心中只有憂愁絕望;唐牧師即使每天清菜白飯,仍然自得其樂,毫不介意;我即使每天大魚大肉,卻食之無味,棄之也不覺得可惜。

是的,盼望不同,感受當有不同。我們擁有永生的盼望,應該像比喻中的唐牧師那樣,心中充滿喜樂啊!聖經說:「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這樣,我們不要太在意今世的事情,面向永遠的家,歡歡喜喜的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吧。

星期四, 8月 05, 2004

超正工作

經媽媽的朋友的丈失介紹,我現在在一間出入口成衣公司當一位文員,算是正式投身社會工作了。說是文員,其實是一位「打雜」,什麼事情也要做,只是一些決策性的輪不到我。

記得在我面試的時候,過程順利,老闆友善的對我說:「明天上班有問題嗎?」我心想:「用不著這麼心急吧?」我口說:「真好,謝謝妳給我機會。」那天是星期五,星期六工作只是上午,仍然要我立刻上班,想工作必定十分繁重。結果呢?優哉悠哉,這篇文章是在辦工時間內寫成的。

面試後回家跟媽媽報喜,媽媽說:「子峰,現在才是你人生的真正開始吧。」我稍一定神,「不是吧,」我說,「應該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吧。」

是的,在媽媽眼中,我花了這麼多時間讀書,完全是為了將來工作鋪路的。我可不這樣看。我認為讀書是啟發、是訓綀,是引導;而成績就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我現在沒有大學學位,引以為憾;但我卻不認為自己浪費了讀預科的時間。預科的時候,無論知識、腦筋、思想也同時增長,怎能說是浪費時間呢?

回頭說工作,有些時真是悶得發慌,渡日如年。我已經不只一次在辦工時間內睡著覺;而不幸的是,可能我睡姿太過明顯,睡覺又往往給老闆發現。不知道她會忍我忍到什麼時候呢?

星期三, 8月 04, 2004

招募見證

在接受三福訓練之前,我是很少向人傳福音的;要不是害怕與人分享信仰,就是傳不得其法---不懂從何入手。我一直認為傳福音是很困難的。因此,可以這樣說,一直以來我令人歸主的數目是零。(中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對我說希望決志信主,我頓時面紅耳赤、手足無措)

我認識三福事工,是從被邀請作禱伴開始的。聽隊員講述三福的過程,緊張刺激兼而有之,隊員們雖然讀得十分吃力,上帝大大的賜恩給他們,使我感到十分吸引。有一次,靄宜姐找我報讀三福,說:「子峰,我聽說你一直很希望報讀三福,可是沒有人找你,是嗎?」我感到很愕然,因為我從來沒有說過。我回答說:「沒有呀,妳誤會了。」那麼她就請我考慮一下。

這事以後,我在想,上帝真是一位主動做事的上帝:主動的差遣人去事奉衪、主動的拯救罪人。我也就答應報讀三福了。是一個難得、寶貴的經歷。我想,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沒有什麼比傳福音更重要的了。

在三福訓練過程中,背誦福音大綱我是可以應付一下的,困難是要尋找福音對像。大家看我年紀輕輕,想我必定有很多未信主的朋友可以帶回來。對我來說,這真是最大的壓力。信主後,我的朋友全是基督徒,已經很久沒有再聯絡過一些非基督徒「朋友」了。我就常常為此祈禱,交給上帝。真的十分感謝上帝,在我十多次的出隊當中,對象是從來沒有缺乏過!(雖然最後我仍然沒有成功邀約得一位對象)

是的,上帝給予我們與衪同工的機會,是難得的際遇了。在三福課程中,我學會了怎樣有系統的傳講福音,也學會了與陌生人談話、分享信仰。在課堂上學習以及隊長不斷的鞭察下,過程尚算順利。為此我很感謝老師們以及兩位隊長。我很希望大家考慮在未來一期三福訓練中成為我們的隊員,使我們無論在屬靈的知識和生命上均有成長,一同享受上帝的恩典。

星期二, 8月 03, 2004

波往波來

經不起廣大讀者千呼萬喚,威迫利誘,區區在下決定重操故技,以饗讀者。